【崔宪圭专栏】电影《南京!南京!》:毛骨悚然的屠杀梦魇与进行中的"中日之争"

2025-08-06

纽斯频通讯社首尔8月7日电(记者 崔宪圭)韩国为纪念1945年从日本殖民统治下独立,将每年8月15日定为"光复节"。对中国而言,今年也迎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可以说是"弘扬抗日精神之年"也不为过。9月3日的"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年度纪念活动;在国家层面,今年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实属罕见。

尤其是在日本首相石破茂或不会延续每十年一次、由日本政府发表的战败谈话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反日情绪迅速升温。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中国在电影、电视剧、出版、戏剧等多个领域已涌现出无数抗日题材的文艺作品。

率先点燃今年"抗日宣传"火焰的是爱国主义现实主义影片《南京照相馆》,该片以南京大屠杀惨状为题材,自7月25日上映后,仅用11天便创下1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佳绩。

紧接着,在被中国视为"国耻日"的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将上映揭露日本731部队细菌战人体实验罪行的影片《731》。这部主旋律爱国电影以揭露日本残暴罪行为核心,是对无悔之人发出的严厉警告。其电影海报上印有醒目的口号:"绝不遗忘"。

中国认为,日本越回避历史、否认侵略,就越要不懈挖掘日本军国主义暴行并持续对外揭露。在中国,抗日题材是影视创作的"宝藏"。这些影片不仅激发中国民众的历史意识,也是巩固内部体制认同的重要手段。

2009年上映的电影《南京!南京!》被视为中国抗日题材电影的经典之作,是最真实呈现南京大屠杀惨状的作品。影片通过展示由日本军人实施的30万平民大屠杀惨案,传达国家为何必须强大、为何必须避免战争、为何必须铭记历史的深刻教训。

1937年卢沟桥事变引发中日战争,日本占领北京后进攻上海,并在短短十余日内将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攻陷,插上日本国旗。影片《南京!南京!》聚焦1937年12月间约六周内日本实施的骇人听闻的屠杀行为。

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背弃了保卫首都的承诺,仓皇逃离南京,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当地居民不可避免的命运,拥有七朝历史的古都南京被日军血洗,沦为人间炼狱。

影片中描绘了诸如抢掠、纵火、活埋、用日本刀斩首嬉戏、毒气杀人等令人发指的暴行,当时连纳粹都称之为"野兽行径",可见其残酷程度。

影片中的日本兵如同丧失人性的机器,宛如精密打造的杀戮兵器,今日观之,他们简直如同为杀戮而生的AI终结者一般冷酷无情。

南京大屠杀,这一被称为20世纪东亚最严重的战争罪行,在影片中通过日本士兵角川的视角,以极为真实的方式揭示了战争的疯狂与人性的恶。角川这一性格软弱的知识分子,在经历战争地狱之后最终自杀收场,因此也曾引发"影片过于美化日本人"的争议/

也有人认为,这一角色设计有其政治意图——通过将被征召的普通日本人和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核心战犯(如天皇)区分开来,意在促使更多普通日本人正视历史,反思战争。

影片中南京街头雕像的拆除象征着国民党政权的失败,中国大片国土落入日本和列强之手,人民沦为亡国奴。片中小兵、破棉袄男子、普通市民面露恐惧,灰色的战火象征着不确定的命运。在南京街头建筑上,可见纳粹标志与美国国旗并列飘扬,暗示中国被列强撕裂的处境。1938年2月,西方国家代表离开后,南京完全沦为日本的天下。

早在2009年《南京!南京!》公映之前,1998年出版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中,华裔美籍作家张纯如通过大量资料和证词揭露了当年日本军队的骇人罪行。书中还收录了百岁左右的日本参战老兵的证言,他们也表示"如此恐怖的战争绝不能重演"。

《南京!南京!》可以看作是亚洲战败国对不悔改、持续歪曲历史的日本的一记重拳。中国一直通过强调南京大屠杀和日本罪行展开强有力攻势,且从未松懈。最终,这部电影为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奠定了重要基础。(完)

韩国纽斯频(NEWSPIM·뉴스핌)通讯社

Menu

Kollo 를 통해 내 지역 속보, 범죄 뉴스, 비즈니스 뉴스, 스포츠 업데이트 및 한국 헤드라인을 휴대폰으로 직접 확인할 수 있습니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