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斯频通讯社首尔11月6日电 在首尔某公司就职的李某平时对中国的印象并不好。问起原因,李某解释说,自己在中国游客众多的地区工作,每到午餐或下班时间都会感到不便。大量游客聚集,街道嘈杂,连方便行人通过的路口都被阻挡。这种情况下,李某对某个国家的印象自然与"不适感"相重叠。
大学生朴某居住在外国劳工密集地区。她坦言,深夜看到大批外国劳工聚在一起抽烟聊天,会莫名感到不安。朴某坦言,近来网络大量传播关于外国劳工的负面报道,虽不知消息真假,但对外国劳工的负面印象已潜移默化地植入脑中。她认为这种情绪是相互的,外国劳工也能感受到不适。朴某说,国家数据处(统计厅)去年5月对在韩国居住的2万名外国人进行调查显示,约17.4%的受访者称有过被歧视的经历。

如今在韩国社会的各个角落,针对特定国家国民与外国劳工的排斥和歧视情绪正悄然扩散。甚至不再掩饰仇恨言论的民众也在增加。诸如"我真的讨厌某个国家的人"、"外劳让人感到莫名害怕"这样的直白发言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在网络空间,这种氛围更为激烈。这种情绪已难以单纯视为"个人感受",因为它可能成为一种"无形风险",逐渐扩散至经济层面。
在低出生率、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短缺的韩国,外国劳工数量持续增加。据国家数据处统计,目前韩国外国劳工约有11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
尤其在制造业、服务业、农牧业等领域,若没有外国劳工,产业几乎无法正常运转。
在旅游产业中,这种社会情绪也造成不利影响。韩国旅游业的支柱是外国游客,中国市场的地位尤为突出。过去,中国团客大量入境,是推动免税店、住宿、餐饮等行业的主要动力。
据韩国银行(央行)分析,每增加100万名中国游客,韩国GDP将提升0.08个百分点。然而,因韩国政府2017年部署萨德(THAAD)反导系统引发中国采取反制措施造成约7万亿韩元损失,至今仍是业界不愿提及的"惨痛回忆"。
这种排斥与仇视情绪,正实质性地影响着行业销售。特别是旅游业,对游客的评价与口碑极其敏感。 一位旅行社相关人士表示:"只要社交媒体(SNS)出现一句'在韩国遭遇不友好服务'的帖子,订单就会明显减少。这种情绪上的疏离感,最终会直接转化为收入下降。"
仇恨情绪不仅局限于社会文化层面,还可能成为贸易与投资的潜在风险。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全球企业在选择投资对象国时,将人权与多元文化包容度纳入ESG评价项目。排他性的社会氛围将削弱投资魅力。"
财界人士警告称:"虽然短期内政府和企业难以感受这种针对外国人的仇恨与歧视,但5年,甚至是10年后,韩国可能会被国际社会贴上'不受欢迎国家'这一标签。"
韩国纽斯频(NEWSPIM·뉴스핌)通讯社





![젠슨 황 '최애' 99치킨, 가죽재킷처럼 터프한 '옛날 통닭'의 매력 [윤민혁의 실리콘밸리View]](https://newsimg.sedaily.com/2025/11/06/2H0CKIXEOF_1.jpg)
